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10561116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包括:一、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i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i;二、将装配好的基管和衬管两端密封,然后向衬管内充水排气;三、排气完成后向衬管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第一阶段压力设定值后保压;四、待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后保压;五、待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本发明将水压过程分阶段设定压力,第一阶段压力为衬管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压力,在该阶段进行保压,能够确保衬管发生充分变形,该阶段结束后衬管在轴向收缩量接近理论计算值,消除了其在轴向的大部分残余应力。
【专利说明】
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 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输送经验的不断丰富,双金属复合管以其耐蚀性能和力学性 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成本远低于纯不锈钢管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近几 年海底石油管线和高酸性气田的开发,使双金属复合管成为一种主流用管。
[0003] 目前国内外生产双金属复合管的方式较多,包括液压法、热挤压法、爆炸焊接法、 复合板焊接法、粉末冶金法、离心铸造法、喷射成形法、堆焊法等。国内众多复合管制造企业 的复合方式主要以爆燃复合技术、气体爆炸复合技术、液压复合技术、离心铸造技术和旋压 技术为主,其中又以液压复合技术生产制造企业居多。目前国内和国际常用的液压复合方 法,均会使内衬管在变形阶段形成较大的环向残余应力和轴向残余应力,这其中环向残余 应力是复合管基衬紧密贴合的保障,但轴向残余应力会对基衬间的剪切强度产生削弱作 用,特别是在环向残余应力减少到无法束缚轴向残余应力时,轴向残余应力会对基衬间的 焊接部分(封焊或堆焊)造成应力集中效果,使基衬焊接部分更容易遭到破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内衬轴 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该方法将水压过程分阶段设定压力,第一 阶段压力为衬管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压力,在该阶段进行保压,能够确保衬管发生充分变 形,该阶段结束后衬管在轴向收缩量接近理论计算值,消除了其在轴向的大部分残余应力。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 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0]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单位为mm; di为衬管的内径,单位为mm; 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 边间隙,单位为mm; 〇si为衬管的屈服强度,单位为mpa;e7 i为衬管的强化模量,单位为mpa;k 为基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无量纲;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无量纲;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 度,单位为mpa;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单位为mpa;
[0011] 步骤二、将装配好的基管和衬管两端用密封圈密封,然后向衬管内充水排气;所述 衬管的长度大于基管的长度;
[0012]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第一阶段压力 设定值后保压2min~lomin,所述第一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d^o.8~ 2.0 倍;
[0013]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后保压ios~ 240s,所述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8~1 · 0倍;
[0014]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015] 上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s不大于2mm。
[0016] 上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所述衬管两端穿出基管的长度l不小于80mm。
[0017] 上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所述第一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9~1 · 2倍。
[0018] 上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所述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的。.9倍。
[001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本发明将水压过程分阶段设定压力,第一阶段压力为衬管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 压力,在该阶段进行保压,能够确保衬管发生充分变形,该阶段结束后衬管在轴向收缩量接 近理论计算值,消除了其在轴向的大部分残余应力。
[0021] 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水压复合成形,衬管水压复合前后,壁厚不会随外径的 扩张而大幅减薄,减少了衬管原材料厚度的控制难度。
[0022] 3、本发明的方法减少了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中衬管轴向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的管 端基衬焊接部分失效的风险。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基管和衬管的装配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基管; 2-衬管; 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实施例1
[0028] 本实施例成形φ219ι?πιχ (10mm 2.8mm)的双金属复合管,管长11 · lm,其中基管为 φ219ηιηιχ iomm的l360qs碳钢管,基管管长11 · lm,衬管为φ 195mmx2.8mm的825合金钢管, 衬管管长11.42m。
[0029]检测屈服强度:首先在待检测管材(基管或衬管)管端截取长度为200mm的短管,然 后沿短管轴向截取四组拉伸试样,所述四组拉伸试样沿短管的横截面圆周均匀分布,最后 按照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拉伸试样的屈服强度测试,计算四组 拉伸试样的屈服强度的平均值,相应的得到基管的屈服强度和衬管的屈服强度,结果见表 1〇
[0030]表1屈服强度检测结果
[0032] 衬管的强化模量的确定:
[0033] 首先将衬管的四组拉伸试样的应力应变试验数据导出,然后通过公式
,计算不同变形量下的强化模量,再对这些强化模量求平均值,得到一组 拉伸试样的平均强化模量,将其他三组拉伸试样按照上述方法求出平均强化模量,再对四 组平均强化模量求平均值,得到衬管的强化模量e' isigeompa;其中,(??为通过金属拉伸 试验测试的实测屈服强度;为应变达到0.5 %时所对应的屈服强度;为通过金属拉 伸试验测试的实测应变值。
[0034] 本实施例的具体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39] 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195mm; di为衬管的内径,189.4mm; 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 隙,2mm; 〇si为衬管的屈服强度,361mpa;e7 i为衬管的强化模量,1960mpa;k为基管的外径与 内径之比,i. i; 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1.03; 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380.75mpa;
[0040] σ'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经计算得到(/ i为401 · 2mpa;
[0041 ]经计算得到pi = 11 · 45mpa,p' i = 39 · 06mpa;
[0042] 步骤二、如图1所示,将装配好的基管1和衬管2两端用密封圈3密封,然后向衬管2 内充水排气,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均为160mm;
[0043]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2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12.6mpa后保 压2min;该阶段,压力上升至iompa时,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128mm,压力继续 上升至12.6mpa时,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52mm,保压2min后衬管2两端伸出基 管1的长度l缩短至50_,总缩短量为110mm,衬管在该阶段直径由φ 195mm扩大为φ 199mm;
[0044]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35.2mpa后保压30s;在该阶段,基管和 衬管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
[0045]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046] 实施例2
[0047] 本实施例成形φ 219mm x (6mm 2mm)的双金属复合管,管长5.3m,其中基管为φ 219mmx 6mm的l245ns碳钢管,基管管长5.3m,衬管为φ 203mmx 2mm的316l不锈钢管,衬管管 长5·5m〇
[0048] 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检测衬管的屈服强度〇sl = 301mpa;衬管的强化模量e^ = 1650mpa;基管的屈服强度〇s。= 330mpa。
[0049 ]本实施例的具体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0]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54]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203mm;di为衬管的内径,199πιπι;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 2mm; 〇si为衬管的平均屈服强度,单位为mpa;e7 i为衬管的变形模量,单位为mpa;k为基管的 外径与内径之比,l.〇6;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1.02;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单位为 mpa;(/ s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单位为mpa;
[0055] σ'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经计算得到(/ i为333.5mpa;
[0056] 经计算得到pi = 6 · 5mpa,p' i = 18 · 2mpa;
[0057] 步骤二、如图1所示,将装配好的基管1和衬管2两端用密封圈3密封,然后向衬管2 内充水排气,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均为100mm;
[0058]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2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7mpa后保压 lomin,保压后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28mm,缩短量为72mm,衬管在该阶段直径 由 φ 203mm扩大为 φ 207mm;
[0059]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18.2mpa后保压10s;在该阶段,基管和 衬管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
[0060]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061 ] 实施例3
[0062] 本实施例成形φ219ηιηιχ (10mm 2mm)的双金属复合管,管长11 ·5ηι,其中基管为φ 219mmx iomm的415l不锈钢管,基管管长11.5m,衬管为φ 197mmx2mm的409l不锈钢管,衬管 管长11.9m。
[0063] 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检测衬管的屈服强度〇sl = 289mpa;衬管的强化模量e\ = 1450mpa;基管的屈服强度〇s。= 425mpa。
[0064] 本实施例的具体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5] 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69]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197mm; di为衬管的内径,193mm; 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 单位为lmm; 〇si为衬管的屈服强度,289mpa;e7 i为衬管的强化模量,1450mpa;k为基管的外径 与内径之比,i. i; 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1.02; 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425mpa;
[0070] o'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经计算得到(/ i为303.7mpa;
[0071] 经计算得到pi = sjmpayi = asjmpa;
[0072] 步骤二、如图1所示,将装配好的基管1和衬管2两端用密封圈3密封,然后向衬管2 内充水排气,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均为90mm;
[0073]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2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5.58mpa后保 压5min,保压后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29mm,缩短量为61mm,衬管在该阶段直 径由φ 197mm扩大为φ 199mm;
[0074]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34. impa后保压240s;在该阶段,基管 和衬管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
[0075]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076] 实施例4
[0077] 本实施例成形c>219mmx (10mm 2mm)的双金属复合管,管长11 · 16m,其中基管为φ 21 9mm x iomm的415l不镑钢管,基管管长11.16m,衬管为φ 197mmx 2mm的316l不镑钢管,衬 管管长11.36m。
[0078] 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检测衬管的屈服强度〇sl = 308mpa;衬管的强化模量e^ = 1700mpa;基管的屈服强度〇s。= 430mpa。
[0079 ]本实施例的具体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84]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197mm; di为衬管的内径,193mm; 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 lmm;〇si为衬管的平均屈服强度,308μρ&ε、为衬管的强化模量,1700mpa;k为基管的外径与 内径之比,i. i; 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1.02; 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430mpa;
[0085] σ'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经计算得到(/ i为325.3mpa;
[0086] 经计算得到pi = 6 · 6mpa,p' i = 43 · impa;
[0087] 步骤二、如图1所示,将装配好的基管1和衬管2两端用密封圈3密封,然后向衬管2 内充水排气,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均为80mm;
[0088]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2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13.2mpa后保 压2min,保压后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25mm,缩短量为55mm,衬管在该阶段直 径由φ 197mm扩大为φ 199mm;
[0089]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38.smpa后保压60s;在该阶段,基管和 衬管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
[0090]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091] 实施例5
[0092] 本实施例成形φ 168.3mmx (8mm 2mm)的双金属复合管,管长8.5111,其中基管为〇 168 · 3mm x 8mm的l360qs碳钢管,基管管长8 · 5m,衬管为φ 150mm x 2mm的316l不锈钢管,衬管 管长8.7m。
[0093] 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检测衬管的屈服强度〇sl = 315mpa;衬管的强化模量e^ = 1720mpa;基管的屈服强度〇s。= 428mpa。
[0094] 本实施例的具体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5] 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p1和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
[00"]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15omm; di为衬管的内径,146mm; δ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 1.15mm;〇si为衬管的平均屈服强度,slsmpa5e7 i为衬管的强化模量,1720mpa;k为基管的外 径与内径之比,l.l〇5;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1.027;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428mpa; [0100] σ'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经计算得到(/ i为341 · 4mpa;
[0101 ]经计算得到pi = 9 · 09mpa,p' i = 43 · 2mpa;
[0102] 步骤二、如图1所示,将装配好的基管1和衬管2两端用密封圈3密封,然后向衬管2 内充水排气,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均为88mm;
[0103]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2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10.9mpa后保 压5min,保压后衬管2两端伸出基管1的长度l缩短至30mm,缩短量为58mm,衬管在该阶段直 径由φ 150mm扩大为φ 152.3mm;
[0104]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38.9mpa后保压200s;在该阶段,基管 和衬管同时发生弹塑性变形;
[0105]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
[0106] 对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5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的衬管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具体 方法为:在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的管端截取长度为ilomm的短管,在车床上对截取的短管两 端进行平端面处理,然后在衬管内表面与衬管直焊缝成±90度和180度的三个位置上分别 贴上环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再对环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进行防水处理,最后沿衬管 直焊缝的位置把短管的基管切开,测试切开前后衬管内壁应变的变化,然后通过下式分别 计算衬管的环向残余应力和轴向残余应力。
[0109] 其中:e衬为衬管的弹性模量,一般取1.93e5mpa; v为衬管的泊松比,取0.28; ε棚]和 巧晌分别为根据api5ld标准上环向结合力测试方法实测的衬管切开前后的环向应变值和轴 向应变值。
[0110] 计算结果见表2。
[0111] 表2本发明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内衬残余应力
[0112]
[0113]采用常规方法水压复合成形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尺寸的双金属复合管,按照上述 方法对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的衬管残余应力进行检测,结果见表3。
[0114]表3常规方法水压复合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的内衬残余应力
[0116] 对比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同规格的双金属复合管,采用常规方法成形的 环向残余应力比本发明低,轴向残余应力的数值比本发明高,而一般要求双金属复合管环 向残余不低于20mpa,因此采用本发明方法复合的双金属复合管的环向残余应力均满足要 求,且轴向残余应力数值明显低于常规方法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
[01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的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dp 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1;其中d。为衬管的外径,单位为mnucu为衬管的内径,单位为mmd为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 隙,单位为mm; 〇si为衬管的屈服强度,单位为mpa; e' i为衬管的强化模量,单位为mpa; k为基 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无量纲;k为衬管的外径与内径之比,无量纲;〇s。为基管的屈服强度, 单位为mpa; v i为衬管的流动应力,单位为mpa; 步骤二、将装配好的基管和衬管两端用密封圈密封,然后向衬管内充水排气;所述衬管 的长度大于基管的长度; 步骤三、步骤二中所述排气完成后向衬管内部打压,待压力上升至第一阶段压力设定 值后保压2min~lomin,所述第一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 8~2 · 0 倍;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保压完成后继续升压至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后保压10s~240s,所 述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4^0 · 8~1 · 0倍; 步骤五、待步骤四中保压完成后卸压排水,下料,得到双金属复合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基管和衬管的单边间隙s不大于2_。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衬管两端穿出基管的长度l不小于80_。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第一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一阶段理论成形压力pj^o.9~1.2 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衬轴向残余应力的双金属复合管水压复合成形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第二阶段压力设定值为第二阶段理论成形压力k 4^0.9倍。
【文档编号】b32b37/10gk105921543sq20161028494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梁国栋, 袁江龙, 吴立斌, 徐能慧, 寇永乐, 魏帆, 吴泽, 隋健, 王剑, 李缘
【申请人】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