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第一组侧板与第二组侧板之间形成夹层,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的上方使用盖板密封;第一组侧板设置在第二组侧板的内侧;底板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以及第四竖板形成容置腔;在第一竖板上设置有背光源,背光源包括pcb板,pcb板设置在第一竖板上;在底板上设置有导光板,在导光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反射膜;第二组侧板包括第五竖板,在第五竖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的出口,在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抽风的微型风扇,微型风扇连接pcb板。该散热结构可以进行快速的散热,从而有效的保障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0003]对于光源的散热是保障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如发光二极管多以芯片的形式设置于热沉上,并进行半导体封装,其工作受温度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所以背光源的散热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进行快速的散热,从而有效的保障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所述第一组侧板与第二组侧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的上方使用盖板密封;所述第一组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侧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所述底板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以及第四竖板形成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第二组侧板包括第五竖板,在所述第五竖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的出口,在所述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抽风的微型风扇,所述微型风扇连接所述pcb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侧板还包括第八竖板,在所述第八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设置有隔板,在所述第八竖板上设置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入口,在靠近入口处设置有过滤层,在所述第四竖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夹层连通的散热孔;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分别与夹层不连通。
[0008]优选地,在所述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网状片。
[0009]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
[0010]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
[0011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
[0012]优选地,所述散热涂层为碳纳米管涂层。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五竖板之间设置有z型遮光板。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所述第一组侧板与第二组侧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的上方使用盖板密封;所述第一组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侧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所述底板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以及第四竖板形成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第二组侧板包括第五竖板,在所述第五竖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的出口,在所述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抽风的微型风扇,所述微型风扇连接所述pcb板。该散热结构可以进行快速的散热,从而有效的保障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8]如图1和2所示,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i,在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第一组侧板2和第二组侧板3,所述第一组侧板2与第二组侧板3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第一组侧板2和第二组侧板3的上方使用盖板4密封;所述第一组侧板2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侧板3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侧板2包括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第三竖板23和第四竖板24,所述底板i与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第三竖板23以及第四竖板24形成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竖板21上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211,所述pcb板211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21上;在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i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第二组侧板3包括第五竖板31,在所述第五竖板31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的出口 5,在所述出口 5处设置有用于抽风的微型风扇,所述微型风扇连接所述pcb板211。所述第二组侧板3还包括第八竖板34,在所述第八竖板34与第四竖板24之间设置有隔板9,在所述第八竖板34上设置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入口 6,在靠近入口 6处设置有过滤层7,在所述第四竖板24上设置有多个与夹层连通的散热孔241;所述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和第三竖板23分别与夹层不连通。在所述入口6处设置有可拆卸网状片61。在所述第一竖板21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10。在所述第二竖板22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10。在所述第三竖板23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10。所述散热涂层10为碳纳米管涂层。在所述第一竖板21和第五竖板31之间设置有z型遮光板8。
[001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所述第一组侧板与第二组侧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第一组侧板和第二组侧板的上方使用盖板密封;所述第一组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组侧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所述底板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以及第四竖板形成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上;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所述第二组侧板包括第五竖板,在所述第五竖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气的出口,在所述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抽风的微型风扇,所述微型风扇连接所述pcb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侧板还包括第八竖板,在所述第八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设置有隔板,在所述第八竖板上设置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入口,在靠近入口处设置有过滤层,在所述第四竖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夹层连通的散热孔;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分别与夹层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网状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竖板上,面向夹层一侧设置有散热涂层。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涂层为碳纳米管涂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五竖板之间设置有z型遮光板。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721000sq20162054758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6日
【发明人】周剑平
【申请人】东莞市平洋电子有限公司